新浪微博視域下網絡輿情實證探析——以中美貿易摩擦為例
近幾年,移動互聯網高速發(fā)展,憑借著便攜的移動終端以及實時交互、關系傳播等特點,高度融入了公眾的日常生活,使得公眾接觸媒體的渠道、使用方式以及對媒體的信任程度均發(fā)生了顯著變化。截止至2018年12月,我國新浪微博用戶規(guī)模為3.51億,網民使用率為42.3%,年增長率10.9%。新浪微博具有信息生產即時性、信息內容碎片化等特點,公眾可以在微博平臺公開表達自身的意見,并轉發(fā)、評論他人意見,可見微博具備哈貝馬斯提出的“公共領域”的特點,成為匯聚各方意見的自由市場,是社會輿論形成的主要陣地,始終發(fā)揮其社會輿論的集散地和放大器等社會功能,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新浪微博網絡輿情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對于我國政府和媒體進一步引導輿情、促進社會輿論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2018年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總統(tǒng)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對中國商品大規(guī)模征收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yè)對美投資并購。而中國方面迅速做出反制,宣布計劃對自美國進口的3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此事一出,迅速引發(fā)全民熱議。本文通過Python爬蟲對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等平臺爬取數據,刪除水貼、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后,共得到5831條信息,其中信息傳播量居首位的平臺就是新浪微博,占全網信息總體的60.49%?;诖?,本文以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事件為例,分析新浪微博網絡輿情的相關特點,進一步為政府和媒體提出更好地引導輿情的措施和建議。
一、傳播內容分析
(一)媒體報道分析
有關“中美貿易摩擦”的報道中,報道最多的內容是關于特朗普簽署總統(tǒng)備忘錄的話題,占39%,主要包括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子、家具等商品大規(guī)模征收高額關稅、對中國企業(yè)在美國投資并購設限等,另有30%的報道稱,中國擬對美國葡萄酒等部分產品加征關稅,從而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這體現了新聞媒體溝通情況、提供客觀事實信息的功能;17%的報道是分析中美貿易戰(zhàn)帶來的影響,如《每日經濟新聞》發(fā)文《一文看懂中美貿易戰(zhàn)發(fā)酵對A股的影響》、“FM985揚州新聞廣播”官方微博發(fā)文《中美貿易前景牽動全球股市,滬深股指重挫滬指跌3.39%》等;10%的報道是探究中美貿易的不平衡,如“新華網”發(fā)文《中美貿易不平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人民日報》發(fā)文《中美貿易逆差從何而來?》等;最后4%的新聞報道是圍繞中國面對貿易摩擦應采取哪些措施等內容。
(二)網民話題分析
“中美貿易摩擦”事件引發(fā)網民的極大關注。特朗普簽署總統(tǒng)備忘錄并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大規(guī)模加征關稅的新聞一出,便引發(fā)網民熱議,并大量轉載、評論相關新聞,占26%;中國商務部發(fā)表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鋁產品等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擬對美國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引發(fā)網民大規(guī)模關注,相關言論占24%;部分網民針對中美貿易摩擦起因進行分析,認為中美兩國有不同的貿易政策,由此導致美國對中國貿易的巨大逆差,美國針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是希望可以縮減中美貿易逆差,而且中美貿易摩擦引發(fā)全球股市震蕩,美股大跌,亞太市場股價普跌,部分網民有較大的經濟損失,很多網民認為這種貿易戰(zhàn)對中美兩國都有損傷,此類言論占21%;還有網民討論中美貿易摩擦對兩國乃至全球造成的后果,認為中美貿易戰(zhàn)極有可能導致實體戰(zhàn)爭,此類言論占15%;在特朗普簽署對中國加征關稅政策后,中國政府相關部門迅速做出回擊,不僅涉及美國30億美元產品,而且有針對美國數百億美元對華出口商品的大規(guī)模反擊計劃,對此,很多網民表示贊同并支持中國政府對美國做出反擊,此類言論占12%;最后是中美貿易摩擦會影響兩國乃至其他相關國家民眾的生活等言論占2%。
(三)網民情緒分析
根據Python爬取到的評論,再結合大連理工大學情感本體庫,對微博輿情進行情感分析。有關“中美貿易摩擦”的言論中,占比較多的是中立情緒40.7%,主要表現為較多網民理性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分析事件發(fā)生的前因后果、中美目前的貿易形勢及國家政策變化等;其次是負面情緒30.4%,部分網友認為中美貿易一旦出現問題,會對國家和百姓生活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不利于國計民生;最后是正面情緒28.9%,部分網友表示中國無需懼怕美國,支持中國反擊,并發(fā)表如“我們中國人一不會怕、二不會躲”、“不是我們中國人心存膽怯,而是我們心懷美好…但我們不會躲避,我們會奮戰(zhàn)到底”等言論。
(四)微博信息分析
根據爬取到的數據,原創(chuàng)微博比例為18.8%,轉發(fā)比例為81.2%。18.8%的網民借助新浪微博平臺,發(fā)表自己關于此事件的意見和情緒,并理性分析事件發(fā)生的前因后果,81.2%的網民積極轉發(fā)他人微博,借此表明自己對此事件的態(tài)度,并擴大話題傳播的范圍,進一步提高該事件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
在此次事件中,網民評論較多的微博分別是“@紫光閣”發(fā)布的“外交部回應中美貿易戰(zhàn):如果非逼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和“@全景網”轉發(fā)的微博消息“人民日報:中方已做好充分準備,打還是談請美國自己選吧”;網民轉發(fā)較多的微博信息分別是“@紫光閣”(內容同上)和“@清華孫立平”發(fā)布的“……打貿易戰(zhàn)是中國吃虧,被他們謾罵的“妥協讓步”實際是緩解這種緊張關系?,F在需要的是我們要有大國心態(tài)。這才是真正的自信?!?;點贊最多的微博消息分別是“@紫光閣”(內容同上)和“@央視財經”發(fā)布的“陸克文:美國忽略WTO裁定,違背WTO精神!”。
二、用戶分析
(一)年齡和性別分布
關注此次事件的新浪微博網民,年齡層主要集中在90后和80后,分別占47.89%和23.94%,而這一部分人也是微博用戶的主力軍。性別方面,男性占72.9%,女性占24.37%,未知占2.73%,說明男性網民相較于女性網民來說,更關注此類經濟和政治類事件。
(二)興趣分析
關注此次事件的網民,他們的興趣標簽集中在金融、社會熱點、股票、財經行業(yè)和時政新聞。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事件中,很多網民會從金融、股票等財經角度和國家政策等宏觀角度入手,理性分析事件背后的意義、對中美兩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以及中國該如何應對,說明我國網民在逐漸走向理性與成熟,媒介素養(yǎng)也在逐步提升。
(三)微博身份和粉絲數量分析
微博身份。參與這次事件的網民,普通網民占比最多,為59.5%;其次是個人認證網民,占比17.97%;再次是企業(yè)認證微博用戶,占比17.22%;最后是微博達人和其他用戶,分別占比2.78%和2.53%。
粉絲數量。參與此次事件的網民中,粉絲數量集中在1000人以內的占比最多,為57.42%;其次是粉絲數在1萬-10萬的微博用戶,占比15.24%;再次是粉絲數在10萬-50萬的微博用戶,占比6.65%。
(四)網民共同關注分析
李普曼提出了“擬態(tài)環(huán)境”的概念,認為現代社會越來越巨大化和復雜化,由于人們實際能力有限,無法與整個外部環(huán)境和眾多事物保持經驗性接觸,因此了解超出自己親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主要依賴于各種新聞結構,而且各種媒介并不是被動的反映現實,而是主動地去構建,且有意義的、有目的的在眾多紛繁的事件中,挑選出部分議題并加以結構化,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為公眾設置議程,影響著受眾對周圍世界的判斷。此事件中,網民共同關注的微博用戶前六位分別是“@頭條新聞”(17.67%)、“@人民日報”(17.17%)、“@微博星座”(15.98%)、“@微博小秘書”(15.43%)、“@新浪財經”(15.38%)及“@央視新聞”(15.09%)。說明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主要是通過大眾傳媒,網民的觀點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
三、結論與建議
專業(yè)性越強的事件,專業(yè)性輿論就越強。在此事件中,用戶的中立情緒占主導地位,說明民間輿論逐漸趨于理性與成熟。不僅如此,本次事件還出現比較優(yōu)質的副輿論:部分網民開始反思,反思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是否達到了美國那樣的程度,反思這次“中美貿易摩擦”事件的發(fā)生是否是中國已經強大到開始讓美國擔憂,反思這樣的摩擦是否會一直存在下去、是否會引起其他事件的發(fā)生。
通過前文分析,在此次事件中,兩個輿論場之所以沒有出現過大的分歧,一是因為事件發(fā)生之后,政府迅速進行回應,并且有明確的一對一措施,這種“看得見”的回應消除了網民的顧慮和擔心,使得網民的利益得到訴求,且網民的補償心態(tài)也得以滿足;二是此次事件涉及的問題比較專業(yè),門檻較高,沒有專業(yè)知識背景的普通網民無法發(fā)表引人注意的言論,只能通過轉發(fā)專業(yè)人士的微博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無法肆意發(fā)泄不良情緒;三是我國網民的媒介素養(yǎng)在逐步提升,網民面對問題時更加理性,從而使得不良行為輿論出現的概率大大降低。
綜上所述,為了媒體、政府能更好的引導輿論,為了我國的輿論生態(tài)更加和諧穩(wěn)定,本文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媒體應利用好議程設置功能,充分發(fā)揮其社會作用
根據前文分析,大眾傳媒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網民關注什么,因此媒體要充分發(fā)揮其環(huán)境監(jiān)視、守望社會的功能。微博可以利用其“熱搜”功能積極為公眾設置議程,及時為用戶提供真實、客觀的最新消息,讓用戶在全面了解事件的基礎上,理性發(fā)表言論。
(二)政府應充分利用微博平臺,及時發(fā)布信息,與網民實時互動
政府可以開通官方微博賬號,及時為公眾披露事件的前因后果,還原事件的真相。同時,政府更要有所作為,面對網民的各種言論,不可以采用“刪堵封”的手段,而是要及時的疏導輿情,積極回應網民的質疑,使網民的利益訴求得以滿足。這樣兩個輿論場才能協調一致、良性互動,促使輿論生態(tài)更加和諧發(fā)展。
(三)進一步提升網民的媒介素養(yǎng),避免不良行為輿論事件的發(fā)生
加強媒介素養(yǎng)教育是治理新媒體之本?;谇拔姆治?,如今我國民間輿論趨于理性,說明網民的媒介素養(yǎng)正在逐步提升,但是在本次事件中負面情緒仍占30.4%,可見部分網民存在媒介素養(yǎng)較低的問題。根據“匿名性”原理,很多網民在互聯網中無所顧忌,隨意謾罵,肆意發(fā)泄不良情緒,甚至將線上情緒轉化為線下暴力,沖擊著社會穩(wěn)定。所以我國應進一步加強網民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將其納入教育體系,提高公眾的信息鑒別能力和責任意識,避免不良行為輿論事件的發(fā)生。
本文來源:《視聽》:http://www.12-baidu.cn/w/xf/9501.html
- 館藏《(增修)施南府志》的修復與保存
- 紙媒介在平面設計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教學方法探討
- 廣電媒資從紙質向數字化轉型中的敘事重構研究
- 空間設計教學中紙藝技術的創(chuàng)意應用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人工智能驅動下的紙質出版智能化轉型:技術融合與創(chuàng)新路徑
- 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中紙張應用的技術體系與活態(tài)傳承策略
- 紙藝術的跨文化符號:中西方剪紙的英譯對比研究
- 數智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路徑——以河南剪紙為例
- 基于環(huán)保視角的紙制品企業(yè)廢物管理與再利用策略
- 圖書館紙質文獻數字化存儲平臺的優(yōu)化設計與文件管理方法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