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高校資助政策系統(tǒng)梳理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高校資助工作不斷發(fā)展完善。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實施單一的高校資助政策,再到當前高校建立的獎、貸、勤、補、免資助制度,高校資助政策不斷完善,形成了從單元化到多元化的資助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高校資助政策的精準性與育人功能顯著增強,形成了發(fā)展型的資助體系。
國家高度重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資助政策開始在全國實施,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保障其在高校基本生活提供了幫扶。隨著高校資助政策不斷完善,高校資助政策的作用也愈發(fā)明顯,其資助方式從初期的單一性發(fā)展到當前的多樣性,成為推進教育公平、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重大舉措。
一、實施單一的高校資助政策階段(1952年至1983年)
1950年出臺的《華北區(qū)國立高等學校學生人民助學金暫行條例及各校人民助學金暫行定額的規(guī)定》,是新中國地方政府對資助政策的探索。1952年,國家政務院出臺《關于調整全國高等學校及中等學校學生人民助學金的通知》文件,開啟了新中國國家資助政策的序幕。該文件明確規(guī)定了資助金的名稱為“人民助學金”,并廢除了學生自己繳納學費的規(guī)定,開啟了全國高等院校學生上學實行公費制度。同時,該資助政策還明確規(guī)定了人民助學金不僅是解決高校學生的上學問題,還要求兼顧學生的伙食問題,明確了資助程序,并提出對“革命烈屬、革命軍人、工農干部、產業(yè)工人、少數民族及歸國華僑子女”進行照顧。此后,國家相繼出臺了《全國高等學校一般學生人民助學金實施辦法》 《關于提高高等學校學生伙食標準和相應提高助學金補助比例的請示報告》等政策,并實行高等師范院校學生全員享受資助政策,非高等師范院校部分學生享受資助政策?!拔母铩逼陂g,全國高校招生實行了組織推薦的工農兵政策,人民助學金主要用于對工農兵大學生學費的免除和生活的補貼。“文革”結束以后,國家制定《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中等專業(yè)學校和技工學校實行人民助學金制度的辦法》,明確高校學生的學習及生活費用學費均由國家負擔。
二、高校資助政策的改革(1983年至1993年)
(一)助學金政策和獎學金政策并行(1983年)
1983年,教育部聯(lián)合財政部先后制定了《普通高校本、??茖W生人民助學金暫行辦法》 《普通高校本、??茖W生人民獎學金試行辦法》等文件,首次施行“人民獎學金”制度,改變了高校學生單一依賴于大范圍助學金的情況,對高校學生實行了獎助政策并行的資助模式,將單純對高校學生進行助學資助發(fā)展成對品學兼優(yōu)、成績優(yōu)異的高校學生進行學業(yè)獎勵。這一政策的實行,改善了高校學生的資助情況,鼓勵廣大高校學生刻苦學習。
(二)助學貸款政策的誕生(1986年)
1986年7月,國家制定《關于改革現(xiàn)行普通高校人民助學金制度的報告》的政策,取消了人民助學金制度,實行了高校學生貸款制度,即由學生所就讀的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予以不計利息的貸款,由學校對貸款的學生進行管理、催繳還貸。
三、高校獎、貸、勤、補、免資助制度的確立(1993年至2012年)
(一)高校獎、貸、勤、補、免資助制度的初步確立時期(1993年至1997年)
20世紀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開啟收費模式,實行高校招生“并軌”制度。20世紀90年代末,所有高校學生要求繳費上學。為切實減輕家庭困難的高校學生的經濟負擔,國家教育部門聯(lián)合財政部門要求各高校對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進行生活補助,以保障在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國家相關部門印發(fā)《關于在普通高校設立勤工助學基金的通知》,設立“勤工助學基金”,采取勤工助學的方式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予以資助。為照顧孤殘學生等特殊群體,教育部下文明確規(guī)定對該困難群體實行學費減免。
隨著1999年高校拉開大幅擴招序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達到了數十萬人以上。如何確保規(guī)模數量較大的經濟困難學生能夠交得起學費、在校學習期間能夠正常地學習生活,絕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學費問題而上不了學,這是當年國家資助政策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zhàn)。一方面,國家根據現(xiàn)實狀況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進行了全面優(yōu)化,通過金融手段建立了以風險補償機制為核心的國家助學貸款新政策;另一方面,實行新生入學“綠色通道”,確保貧困學生能夠報到,入校后再根據相關政策進行資助。
同時,國家還進一步加大了對學生的獎助力度。2002年,教育部、財政部首次在高校設置了“國家獎學金”。隨后2005年起中央每年投入10億元用于獎勵和資助高校學生,對5萬名高校學生頒發(fā)金額4000元的國家獎學金,對53萬名家困生頒發(fā)1500元的國家助學金。該政策極大地激勵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熱愛黨和國家,發(fā)憤學習、報效祖國。
國家實行高校助學貸款代償制度,對在西部等邊遠地區(qū)工作達到一定年限的高校畢業(yè)生由國家負債償還其大學期間的助學貸款,對吸引大學生前往邊遠地區(qū)的基層單位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高校獎、貸、勤、補、免資助制度的成熟時期(2007年至2012年)
2007年,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文件,標志著高校獎、貸、勤、補、免資助政策體系的全面建立。這一階段,國家高校資助政策全面完善。一是覆蓋面不斷擴大。建立了涵蓋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資助體系,實行本科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助學金和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等制度。二是資助種類更加明確,實行對國家直屬的師范類高校學生“定向培養(yǎng)、學費全免”的政策,對參軍入伍的普通高校畢業(yè)生進行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對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進行學費資助。三是引導作用更加突出。對西部等邊遠地區(qū)縣以下基層單位工作滿3年畢業(yè)生實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四是強化資助保障,明確要求高校將不低于4%的事業(yè)收入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四、高校資助政策的發(fā)展完善階段(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實行“精準扶貧”戰(zhàn)略。高校資助工作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時期,資助政策更加注重公平性與精準性。
這一時期,國家GDP增長雖然變緩,但教育經費不斷上升。2012年,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明確指出要建立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體系,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庫,不斷促進資助工作的規(guī)范化管理。在學生資助政策方面,國家加大了對研究生資助的重視程度,健全了研究生資助政策體系,首次確立了“研究生國家助學金”,同時將博士研究生也納入研究生資助政策的改革范圍之內。
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正式提出“十大育人體系”和“資助育人”,明確要求將高校資助工作發(fā)展為育人工作,文件明確要求把扶困、扶智、扶志相結合,建立“四位一體”發(fā)展型資助體系,標志著新時期賦予了高校資助工作新的功能和使命。
新時期,社會資助逐步成為高校獎助學金的一支重要力量。部分從本校畢業(yè)的校友,通過在學校設立獎學金和助學金,以此表達對學校培養(yǎng)教育的感恩;還有部分企業(yè)不斷加大了在高校設置獎助學金的力度,如“電力獎學金”“三星獎學金”等,定期對品學兼優(yōu)、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或具備某一方面特長、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符合企業(yè)氣質的學生進行資助表彰。
本文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http://www.12-baidu.cn/w/xf/26540.html
- 館藏《(增修)施南府志》的修復與保存
- 紙媒介在平面設計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教學方法探討
- 廣電媒資從紙質向數字化轉型中的敘事重構研究
- 空間設計教學中紙藝技術的創(chuàng)意應用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人工智能驅動下的紙質出版智能化轉型:技術融合與創(chuàng)新路徑
- 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中紙張應用的技術體系與活態(tài)傳承策略
- 紙藝術的跨文化符號:中西方剪紙的英譯對比研究
- 數智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路徑——以河南剪紙為例
- 基于環(huán)保視角的紙制品企業(yè)廢物管理與再利用策略
- 圖書館紙質文獻數字化存儲平臺的優(yōu)化設計與文件管理方法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