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與梭羅的文學自然觀異同
愛默生和梭羅同為美國先驗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二者均強調(diào)文學創(chuàng)作應擺脫理性主義的邏輯和形式化羈絆,摒棄宗教文學的等級和秩序理論。文學沒有范本,沒有約定俗成的結(jié)構(gòu),文學應該是想象力不受約束的表達和個體道德和美感的提升。不論是愛默生還是梭羅,他們均認為文學是表達自然、人和心靈之間關系的紐帶,是用來體現(xiàn)三者關系最重要的范本。在二者先驗主義文學框架下,自然處于核心地位。梭羅繼承了愛默生的主要文學觀點,二者對自然的理解有同有異。
1 相似點
首先他們的觀點體現(xiàn)在“萬物皆有靈”上。在《自然》中,愛默生闡述了人、自然和精神三者關系,指出宇宙包括自然和精神。精神無處不在,而自然是精神或“超靈”的具體象征,因此作家應回歸自然獲取啟示和靈感。自然也是上帝的表象,我們可以通過直覺直接與上帝溝通。人只有通過親近自然的方式我們的精神才有價值和意義,而親近自然的唯一方式就是身體與自然的結(jié)合。我們的生命與自然之靈相通而我們的精神應該追求真理和情操。梭羅觀點深受愛默生的影響,認為精神是宇宙間最高級的存在方式,是神秘的、無處不在的和無所不包的。精神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萬物皆有靈”。梭羅贊同愛默生關于自然本質(zhì)的文學觀點,認為自然是宇宙精神物化的表達方式。他強調(diào),自然是宇宙精神的衍生物,自然精神與人之精神是相通的。自然本質(zhì)不是感官經(jīng)驗,而是無處不在的精神的外在形態(tài),因此文學作品應該體現(xiàn)這樣的統(tǒng)一和諧。
其次,二者都認為自然可以凈化心靈。自然對人的靈感有巨大的啟示作用,可以治愈疾病,減輕痛苦。愛默生認為只有當一個人從自然中得到上帝的啟示時,才能消除心中魔障從而閱讀上帝的心靈。盡管自然是上帝的化身和絕對真理的體現(xiàn),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洗滌心靈,指引人們回歸精神家園。梭羅也有類似觀點,他認為自然可以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凈化人們的心靈。為了實踐這個思想,梭羅來到瓦爾登湖畔,長期居住,進行觀察和體驗,創(chuàng)作了《瓦爾登湖》這部散文集。在他筆下,自然、人以及超靈交匯融合,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兩位文學家都表達了歸隱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與中國古代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類似,先驗主義的自然觀有回歸自然的成分。但與中國古代政治避世不同,回歸自然并不是逃避,而是主動親近自然,只有親近自然才會找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文學的本質(zhì)。在先驗主義框架下,像愛默生和梭羅這樣的知識分子樂于拋棄物質(zhì)社會,遠離現(xiàn)代交通,回歸簡單,回歸儉樸。愛默生對隱居生活有著執(zhí)著的熱愛,“歸隱,一個人必須遠離廳堂和社會”(To go into solitude, a man needs to retire as much from his chamber as from society.)(愛默生, 1883)。而梭羅不僅是自然隱居的倡導者,更是親身實踐者。正向《瓦爾登湖》所展示的那樣,梭羅體驗著遠離現(xiàn)代文明的原始生活?;貧w了自然。梭羅認為,孤獨的自然生活是健康的生活,外表簡樸而內(nèi)心富有。
2 不同點
作為愛默生的學生和追隨者,梭羅繼承了導師大量的文學和哲學思想,但是他們在對自然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細微差別。
首先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觀點上對自然的理解不同。愛默生認為自然是理性的、說教的和至高無上的,從自然中我們可以獲得理性和信仰。愛默生自然觀是觀察者視角,在創(chuàng)作中,應該靜靜的等待自然,去沉思;而不要主動加入自然,所以愛默生的自然觀念是建立在主體與客體分離的前提下。愛默生的文學觀念來自“人為宇宙中心”的哲學理念,因此自然應服從人的需要,服務于人造福于人,因此自然其實被放到了人類仆從的地位上。而相對而言,梭羅認為人與自然應展開直接對話,進而融合為一體。他主張回歸自然而不是遠離自然,因為后者讓我們的眼睛充滿美,讓我們思想發(fā)育道德??傊?,人是由自然塑造的產(chǎn)物而不是自然根據(jù)人類精神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
其次,他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就自然對人的影響觀點不同。愛默生認為,自然是充滿美的精神生命,是上帝對人的啟示。自然如鏡,思想是其內(nèi)在的表達方式。在文學領域,我們應不斷向自然發(fā)問來引導我們的創(chuàng)作方向,因此作家必須通過努力了解自然,并用積極的態(tài)度掌控自然。而梭羅認為自然是現(xiàn)實和形象的一個整體,他們會與人交流,這點與艾默生不同。因為自然具有有機性,文學應該回歸感受自然生命的脈動,因此作家就應離開物化的社會而投入自然的懷抱,過著簡單的自然生活。梭羅是這種觀念的實踐者,湖畔生活的經(jīng)歷使他最終創(chuàng)作出《瓦爾登湖》這樣膾炙人口的散文集。
最后兩位文學家對人與自然關系理解不同。如上文所述,愛默生認為應該充分利用自然服務于人。愛默生對自然的尊重體現(xiàn)在自然的奉獻價值上,后者如一劑良藥,可以撫慰和舒緩世界的疾病和不完美。自然有很多利用價值,因此應該充分利用自然服務社會,因此我們看到艾默生的觀念與美國實用主義相通:自然應該被征服和改造,使用即為價值。然而,索羅的自然觀念更像中國的道家思想,“道法天然”。自然非使用工具而是體驗對象。梭羅的觀點與浪漫主義一脈相承:文學應歌詠自然,因為自然是無限靈感的來源。
本文來源:http://www.12-baidu.cn/w/zw/1534.html 《芒種》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gòu)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