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文須“有感而發(fā)”
教學工作永遠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和研究性的工作。所有的問題都產生于教學實踐,也解決于教學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講,一線教師是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本期教育微論欄目選登了一組一線教研與實驗成果文章,這是一個沒有止境的研究課題,也是教育工作不斷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中學生作文普遍存在“不愛寫”“寫不好”的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作文教學往往把學生看作一個認識體,重視事理闡述,忽視情意抒發(fā),講求經世致用,忽視陶冶性靈。加上作文教學的題材上限制過多,禁錮了學生的思想,很難體現(xiàn)“自我表達”。體裁的選擇范圍狹窄,表達方式受限,很難實現(xiàn)“自由表達”。要改變這個“老大難”問題,首先應從“有感而發(fā)”入手。人生在世,當客體世界作用于主體之后,總會引起相應的喜、怒、哀、樂、悲、苦、愁、怨等情感,激發(fā)對客觀事件真相的追問,引發(fā)對客觀事理的探索。因此,學生作文不能要求涉世不深的兒童少年去寫那些本應屬于成人寫作的內容,而應鼓勵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事,動過心的人,思索過的理,體驗過的情”,讓他們說自己想說、愿說、會說的話,以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感而發(fā)”,才能克服矯揉造作、故弄玄虛、為文造情等思想內容方面“假大空”的毛病。
寫作“有感而發(fā)”的文章必然要求“自由表達”。學生抒發(fā)這些情感,交流這些探尋,記錄生命過程中留下的蹤跡,就應該支持和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讓他們自己想說、愿說和會說。尤其是在體裁的規(guī)定上不能有太多的限制,否則會禁錮學生的思想。因此,學生作文體裁除了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之外,小說、詩歌、寓言、劇本等適宜抒寫個人情志的文學體裁,都應讓學生練習和嘗試。
當然,“自我表達”和“自由表達”也并不是“完全自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寫成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應該表達別人未曾體悟到的情和理,表達能夠給人以啟迪、能夠感動別人的內容。還必須講究寫作的規(guī)范、規(guī)則:要真實,不說假話;要通達,言之成理;要懇摯,飽含感情;要高尚,促人上進。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