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語文課本中詩歌的解讀

作者:趙多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6-11-05人氣:823

自教材改革以來,中學語文教材收錄了種類繁多的文章,從文章的體裁來分大致分為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這些課文大都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并存的學科。在中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怎樣去把握住詩歌的總體特征,讓學生感受到詩歌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和情景的再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思維導向和恰當?shù)慕庾x方法。具體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了解背景

從背景來講,詩歌背景對整個詩歌脈絡及精髓把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往聯(lián)系背景才能真正理解詩歌的關鍵。而詩歌中的背景,包括詩人所處的社會時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張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這些方面在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活動起到了很直接的作用。因而,詩歌鑒賞教學的時候,首先入手的就應當先引出背景,在把握了詩歌整體背景的前提下,帶著詩人當時的所感所悟來理解和把握!詩歌背景不同,所表現(xiàn)的詩歌色彩就不一樣。如婉約派代表人李清照的作品,流露的感情婉曲真摯,不僅有對晚宋盛衰的悲哀,更有對個人身世的感傷,“物是人非欲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唯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幾種感情交錯在一起,才有了李清照流芳百世的作品供今人憑吊。

二、品味作者

同樣跟理解詩歌背景一樣,對作者的了解尤為重要,觀其人知其語,文如其人也是這樣一個道理。在鑒賞詩歌的同時,不能簡單的從其文字及背景上就能得到真正的認知,作者的性格、愛憎、語氣等都關乎整個詩歌的整體意蘊。眾所周知的詩歌流派里有豪放派與婉約派的代表性比較突出,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盡顯豪邁氣概,而其人也是如此,行事文章都透露出一股豪氣、大氣,又如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一醉一夢,將刀兵塞外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再者,從作者的身份上也要加以推敲,岑參是位詩人,更是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曾前后出塞六年,為何其詩文常帶有一股風沙漫漫、大漠孤煙之氣,這也是由作者親身感受而引發(fā)出來的。再如李后主李煜的詩詞中,“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其詩文多事對前朝往事的追懷感傷,對先下自身處境的感慨,亡國之主的身份確定了他詩文的基調(diào)和氛圍。[1] 

三、情景再現(xiàn)

詩歌情景再現(xiàn)是最有明顯和突出的一種詩歌鑒賞教學方式,通過對詩歌中的描述,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借助聲色朗讀來感受詩歌的意蘊,這就是古往今來為什么詩歌一定要讀的原因。加之現(xiàn)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設施的應用,更全面的在視覺、聽覺上幫助了大家在鑒賞中體會的深度與廣度。讀,在把握詩歌基調(diào)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是最為傳統(tǒng)的情景再現(xiàn)方法上,是最容易讓學生接受的一種方式。[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模仿當時作者的心境,或感傷于情思的低沉哀于委婉、或失落于身世的沉浮止于無奈,將情感注入朗讀當中,營造詩歌的氛圍,理解作者的感受,如此在整體把握詩歌基調(diào)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詩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詩歌鑒賞重在“讀”,唯此通過對當時情景的再現(xiàn),提升對詩歌的感悟,增減詩歌鑒賞的見識!

四、意象解析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簡言之,就是情與景的和諧統(tǒng)一。在詩歌的解讀當中,意象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可以直接影響讀者對詩歌整體情感的把握。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意象的分析上面,我認為應采用“意象歸類法”,將一系列的意象分類而歸,比如:婉約風格的意象大都為:柳樹、輕舟、落花等等。而豪放派的意象則為:落日、長河、大漠等等。當然,這樣的歸類只能是大體而為,具體用意象表達情感,還得從詩歌的情感著手,“意象歸類法”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初讀詩歌時對詩歌基調(diào)的把握不清,能讓學生大體把握住詩歌的基調(diào)。

五、詩歌留白

詩歌的留白是一種詩歌意境的追求,在眾多現(xiàn)代詩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傲舭住焙汀翱瞻住本蜁嬘嘘P,畫講究氣韻,講究虛實相生,虛與實,黑與白,相映成趣,一個著名的畫家首先是一個厲害的“布白”高手,同樣一個著名的詩人也是如此,比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其中意境疊加,處處寫實,而詩人的離愁別緒卻只字未提,這便是一出絕妙的“白”,將離愁別緒化作景外愁思,引發(fā)讀者自己去從景物中感受,其已經(jīng)深遠稍有能比,遠遠比那些將離愁別緒訴諸筆墨的詩詞高深了不少。正像《天凈沙·秋思》一樣,“留白”不是隨意為之,預設與補白才見其詩文的功力。

語文這門課程承擔了口語的交際也承擔了文化的傳承和整合,尤其是詩歌的傳承,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的精髓,而承載其傳承的重要途徑無疑就是語文詩歌教學過程。秉承《詩經(jīng)》中 “詩言志”這種觀念,以教承學,化成天下!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