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與“作詩”、“參禪”之意境的圓融
水墨山水畫到了宋朝,發(fā)展到了一個高峰,同時參禪之風也日盛。北宋中期的國力趨弱,士大夫大多陷入新舊黨爭,外加北方少數(shù)民族侵擾,士大夫報國無門之下,轉(zhuǎn)而在“齊榮辱、忘生死、等存滅”的禪家思想中得到啟悟,以“靜心、冥想、體悟”的方式,做“去欲、主靜、貴無”的禪修。宋代當時的儒生的行為方式被形象地概括為:半天讀書,半天靜坐。連宋理學說也被認為是“陽儒陰佛”。宋的山水田園詩雖沒唐代王孟之幽美,宋的山水畫卻達到了頂峰。
繪畫、作詩與禪修的“靜心、冥想、體悟” 的意境相通。宋水墨山水畫多半出于信佛文人畫家、畫僧、詩僧之手,詩佛王維早就說自己“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蘇軾還自稱“蘇子作詩如見畫”,在蘇東坡看來作詩與參禪是互通的:“暫借好詩消永夜,每到佳處輒參禪” [2];還道:“古來畫師非俗士,妙想實與詩同出?!痹谔K軾看來,這種擁有詩般妙想畫師的代表便是王維。他稱頌王維“詩人與畫手,蘭菊芳春秋。又恐兩皆是,分身來入流” [3];“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4]?!霸娛菬o形畫,畫是有形詩”,詩畫相通,亦是北宋山水畫家郭熙的重要美學思想。郭熙有言:“然不因靜居燕坐,明窗凈幾,一柱爐香,萬慮消沉,則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畫之生意,亦豈易有。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原。”[5]。在此處郭熙把修禪與作詩、繪畫三者相互滋養(yǎng),秘響旁通的境界聯(lián)系起來。在禪的靜穆中走向詩畫的勝境,蘇軾有名言:“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nbsp;(《送參廖師》)。
坐禪修的是“靜濾”,即“凈心”、“濾念頭”?!八拇蠼钥铡薄ⅰ翱占词巧?、色即是空”的“空”來自“心靈的空”,即“凈心”:生死不染、時空不羈、無欲無求、去住自由,這是空的境界才有的大自由。禪修時沉至極致的靜穆里方能真切地感知世界的毫末之動:“千山不隱響,一葉動亦聞”(孟郊《桐廬山中贈李明府》)。只有在靜寂的禪境中,心境才能獲得極度的自由,如如不動的徹悟之境與激情沉醉的審美愉悅相偕不二。無心任運,這種充滿自由、本然天真,這種無羈無絆、出入無礙的大自由,才能在山水世界里感受心的空,悟到世界的空。皎然《聞鐘》那“永夜一禪子,泠然心境中”,就是一種走向極處的圣境—禪境。而宋代士大夫推崇的,正是王維這種“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忘”的平靜不驚的空心,他的禪詩無心淡泊、斫去雕飾、獨得天真?!澳灸┸饺鼗?,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更是無心淡泊的極致,正是他在禪意靈性里,在靜穆凝寂的觀照里,無心偶得、意到便成的率意之作。
中國人對“無意”、“無心”、“無法”的大自由、大自在境界推崇,來自于老莊哲學,后得之于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尤其是中唐后的禪宗之推波助瀾,對文人藝術家影響至深。 “忘形得意”的“逸品畫”就是文人追求在“無心”、“無意”、“無法”的大自由、大自在狀態(tài)下,隨意而為之作。
畫僧石濤曾說:“無法而法,乃為至法”[6],蘇軾的書法: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他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莊子的《庖丁解?!?,不以目視而以神遇;嵇康形容自己的演奏,是“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書家心無牽掛,信筆直書,如懷素 “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醉后才“無心無法”,任意弄墨,筆走龍蛇;張志和畫山水,皆因酒酣乘興,擊鼓吹笛,或閉目,或背面,舞筆揮墨,應節(jié)而成[7]。這種無意、無心、無法之作,皆是在“靜濾”的禪境里,在心空的大自由、大自在里方可快意揮灑,世間種種全不縈懷。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