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體驗數(shù)學
作者:李姣姣來源:http://www.zzqkw.com/日期:2013-01-14人氣:785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體驗的愿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課前,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內容的有利因素,建構教學活動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參與教學實踐. 在教學小學數(shù)學“比例尺”時,我創(chuàng)設如下的問題情境:我出示了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讓學生觀察地圖右下角的線段比例尺,問:看看這是什么意思?學生接觸到這個問題,情緒很高,雖然地圖自己經常看到,但誰也沒有注意到它的右下角,然后學生仔細觀察一段時間,用一把尺子來量他們熟悉的地方,想生活中他們知道的大概距離,發(fā)表許多不同的看法……這樣的體驗式學習,學生很高興.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問題,引起興趣,讓學生產生懷疑,營造一種“憤”和“悱”的思維情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投入實踐.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作為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要因材施教,教學新課之前要做些調查,調查生本、文本與生活的距離,將文本、生本、生活無縫接軌,這樣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境才更能培養(yǎng)學生體驗的興趣.
二、貼近實際,引出概念
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告訴我們:實踐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貼近實際引出概念,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記憶.
例如,“面積單位”的教學:第一步,顯示大小差異明顯的三角形,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說明面積大小,可用眼睛觀察出來;第二步,出示兩個相等寬度的矩形,一個稍長些,讓學生比大小,學生在比較中明白了面積的大小可使用重疊的比較方法;第三步,出示兩個長寬都不一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但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很接近,這時讓學生比較大小,學生認為:可以繪制網格,再通過比較網格數(shù)比較大小的區(qū)域. 面積不等的圖形,兩個方格數(shù)卻相等,這是為什么呢?這時引出“面積單位”. 這樣組織教學,學生既能掌握面積單位的概念,而且也了解了用面積單位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三、課中多操作,體驗“做數(shù)學”
“教、學、做合一”,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 操作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抽象,不僅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讓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么來的,然后讓學生自己畫、量、減、拼,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嘗試各種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有的把梯形拼成了兩個一樣的平行四邊形,有的把梯形切割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把梯形切成片變成三角形,也有學生把梯形切成長方形的,分別得到了四個面積公式:S1 = (a + b) × h ÷ 2;S2 = (a + b) × (h ÷ 2);S3 = (a + b)h ÷ 2;S4 = (a + b) ÷ 2 × h. 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轉換,發(fā)現(xiàn)原來四個公式的內涵,都可以轉化為S = (a + b)h ÷ 2. 這樣,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自主探索學習新知識,比老師照本宣科地講解不知要強多少倍. 這更驗證了“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名言.
四、學以致用,圓融體驗
生活是錯綜復雜的,要把在課堂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有許多的困惑.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更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例如,教“比和比例”后,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測量和計算樹高. 尤其是水杉又直又細又高,如何量?大部分學生只是搖頭,有幾個學生交頭接耳,提出了爬樹量高的方法,但如何測量,有人提出用繩子代尺子,把繩子系在腰上,人上樹,繩比劃,然后量繩長就行了. 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這樣的方法安全系數(shù)太低了,誰也上不了樹頂??!筆者找來了一根一米長的竹竿,直插在操場上. 此時,恰巧是晴天,地面立即出現(xiàn)了竹竿的影子,影子的長度為0.5米. 這時啟發(fā)學生思維:竹竿是陰影長的2倍,由此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樣的解題思路?學生們根據(jù)在同一時間,影長是樹高二分之一的關系,很快計算出樹的高度. 然后,老師說:你能夠用比例關系寫出樹高與影長的關系式嗎?樹高 = 竿長 ÷ 竿影長 × 樹影長.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采用各種活動體驗數(shù)學,有助于讓學生探索并獲得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逐漸掌握數(shù)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 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精神為指導,采用合適的材料創(chuàng)意教學,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達成學會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程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問題或數(shù)學結論的策略[J].教育界,2012(02).
[2]駱建軍,史息良.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生本資源的有效利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1(32).
[3]羅面次仁.論小學數(shù)學的有效性和如何上好小學數(shù)學課[J].中外教育研究,2011(1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課前,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內容的有利因素,建構教學活動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參與教學實踐. 在教學小學數(shù)學“比例尺”時,我創(chuàng)設如下的問題情境:我出示了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讓學生觀察地圖右下角的線段比例尺,問:看看這是什么意思?學生接觸到這個問題,情緒很高,雖然地圖自己經常看到,但誰也沒有注意到它的右下角,然后學生仔細觀察一段時間,用一把尺子來量他們熟悉的地方,想生活中他們知道的大概距離,發(fā)表許多不同的看法……這樣的體驗式學習,學生很高興.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問題,引起興趣,讓學生產生懷疑,營造一種“憤”和“悱”的思維情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投入實踐.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作為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要因材施教,教學新課之前要做些調查,調查生本、文本與生活的距離,將文本、生本、生活無縫接軌,這樣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境才更能培養(yǎng)學生體驗的興趣.
二、貼近實際,引出概念
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告訴我們:實踐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貼近實際引出概念,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記憶.
例如,“面積單位”的教學:第一步,顯示大小差異明顯的三角形,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說明面積大小,可用眼睛觀察出來;第二步,出示兩個相等寬度的矩形,一個稍長些,讓學生比大小,學生在比較中明白了面積的大小可使用重疊的比較方法;第三步,出示兩個長寬都不一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但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很接近,這時讓學生比較大小,學生認為:可以繪制網格,再通過比較網格數(shù)比較大小的區(qū)域. 面積不等的圖形,兩個方格數(shù)卻相等,這是為什么呢?這時引出“面積單位”. 這樣組織教學,學生既能掌握面積單位的概念,而且也了解了用面積單位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三、課中多操作,體驗“做數(shù)學”
“教、學、做合一”,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 操作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抽象,不僅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讓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么來的,然后讓學生自己畫、量、減、拼,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嘗試各種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有的把梯形拼成了兩個一樣的平行四邊形,有的把梯形切割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把梯形切成片變成三角形,也有學生把梯形切成長方形的,分別得到了四個面積公式:S1 = (a + b) × h ÷ 2;S2 = (a + b) × (h ÷ 2);S3 = (a + b)h ÷ 2;S4 = (a + b) ÷ 2 × h. 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轉換,發(fā)現(xiàn)原來四個公式的內涵,都可以轉化為S = (a + b)h ÷ 2. 這樣,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自主探索學習新知識,比老師照本宣科地講解不知要強多少倍. 這更驗證了“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名言.
四、學以致用,圓融體驗
生活是錯綜復雜的,要把在課堂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有許多的困惑.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更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例如,教“比和比例”后,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測量和計算樹高. 尤其是水杉又直又細又高,如何量?大部分學生只是搖頭,有幾個學生交頭接耳,提出了爬樹量高的方法,但如何測量,有人提出用繩子代尺子,把繩子系在腰上,人上樹,繩比劃,然后量繩長就行了. 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這樣的方法安全系數(shù)太低了,誰也上不了樹頂??!筆者找來了一根一米長的竹竿,直插在操場上. 此時,恰巧是晴天,地面立即出現(xiàn)了竹竿的影子,影子的長度為0.5米. 這時啟發(fā)學生思維:竹竿是陰影長的2倍,由此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樣的解題思路?學生們根據(jù)在同一時間,影長是樹高二分之一的關系,很快計算出樹的高度. 然后,老師說:你能夠用比例關系寫出樹高與影長的關系式嗎?樹高 = 竿長 ÷ 竿影長 × 樹影長.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采用各種活動體驗數(shù)學,有助于讓學生探索并獲得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逐漸掌握數(shù)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 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精神為指導,采用合適的材料創(chuàng)意教學,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達成學會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程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問題或數(shù)學結論的策略[J].教育界,2012(02).
[2]駱建軍,史息良.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生本資源的有效利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1(32).
[3]羅面次仁.論小學數(shù)學的有效性和如何上好小學數(shù)學課[J].中外教育研究,2011(11).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