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巖作品中的悲劇色彩探討
海巖的作品結合并完美融入了愛情與案件的雙重題材,以其跌宕起伏、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愛恨糾葛的人物情感,面貌各異、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吸引著大批讀者與觀眾,兼具小說的藝術性和商業(yè)性,由其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作品也掀起了一陣文化與影視熱潮,奠定了海巖作為我國當代極具影響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地位??v觀海巖的多部文學影視作品,不難看出,其深厚凝重的悲劇色彩令觀眾不禁為之扼腕嘆息,而正式這樣獨具的悲劇色彩的作品賺取了無數(shù)觀眾的眼淚,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靈,顯得愈加地引人入勝。
一 分析海巖作品中的悲劇意識
悲劇是一種具備獨特藝術形式及統(tǒng)一內容性的戲劇種類,能有效反應現(xiàn)實的悲劇性,其特征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以毀滅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呈現(xiàn)給讀者與觀眾,使人從中看到作品呈現(xiàn)出的痛苦境遇與悲觀情緒,品味到命運造化的無奈,從而引申到社會、民族的災難對個人不幸命運的影響,可見悲劇具備著深沉、持久、激動人心的文化力量。早在2千多年前,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亞里士多德就提出悲劇美學的理論,他認為悲劇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人的憐憫與恐懼情緒,更能表現(xiàn)出人的本性、凈化人的心靈、喚醒人的意識、澄澈人的情感。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美學理論對海巖的創(chuàng)作影響頗大,海巖的作品以樸實無華的詞藻,刻畫真實的故事細節(jié),講述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內容及浪漫的愛情故事,均以悲情性的結局收尾,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濃厚的悲劇色彩,占有、背叛、死亡這類的字眼是海巖作品的主色調,作品展現(xiàn)了人性之間的沖突、各種價值觀的沖突以及命運的沖突,具有沉重、震撼的感染力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系列有弱點有過錯的平常人,他們遭遇著悲劇性的命運,他們擁有反抗性的行為卻無法擺脫悲劇性的結局,他們身上散發(fā)出強烈的個人悲劇情節(jié)與凝重的悲劇精神,這一切在給受眾以壓抑、窒息、嘆惋的情緒之余,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受眾對作品人物形象的憐憫和同情,引發(fā)受眾反思現(xiàn)有社會道德,剖析自身的情感世界,思考自身生存的價值,尊重個體生命,領悟現(xiàn)實意義,并在潛移默化中尋求人性的真善美。海巖作品中的悲劇意識是作家本身主體意識和自覺意識的真實寫照,這與海巖本身的性格因素、生活境遇、社會因素等因素息息相關,從其作品中可以一覽海巖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等各種觀念意識,能反映出作家海巖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造原則和動機,理解海巖對待人生與生活的態(tài)度。海巖借由作品展現(xiàn)人物的悲劇性性格及悲劇性沖突,刻畫一系列有弱點有過失的平常人面臨著的悲劇性環(huán)境,遭遇到的悲劇性命運及其劇烈的反抗,最終無法擺脫悲劇性的結局,激起觀眾與讀者強烈的同情、憐憫與自省,使觀眾與讀者感受到命運的無常、人的無奈與不幸、社會大環(huán)境的牽制,平常人的苦難、卑微、平庸,以悲劇性的基調與色彩沖擊并震撼著觀眾與讀者的心靈,作家海巖將諸如真、善、美等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以毀滅性、否定性的形式展示給觀眾與讀者,使受眾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痛苦與悲哀的心靈沖擊,并從中體驗悲劇美的本質, 激發(fā)受眾追求美好理想與美好事物,摒棄憎恨丑惡事物的情緒,最終形成悲劇的審美愉悅。
二 探討海巖作品中的悲劇色彩
(一)人物形象的悲劇色彩
作家海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總是將自身的悲劇意識訴諸于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之中,他細心營造種種悲涼的意境,設置多重矛盾,使一個如同多數(shù)大眾一般的有著自身價值的生命個體在其身處的大環(huán)境及矛盾的作用與制約下走向毀滅,從而使得作品人物形象的悲劇色彩得以擴大化,引發(fā)觀眾與讀者無限地想象、嘆息、回味、反思。海巖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創(chuàng)造技巧秉承了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美學理論,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是模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好的人,意思是悲劇中的人物形象沒有蛇蝎丑惡的特質,他們大多是不完美的普通人物,導致他們悲劇性命運原因并非是因為他們十惡不赦為非作歹,而是他們性格上的弱點及其在特定環(huán)境下犯下過失??v觀海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難看出他們都是一些平常人,他們并非十全十美,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弱點,人物性格本身在與其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產(chǎn)生矛盾時,性格上的弱點使得他們在意外的變數(shù)面前犯下錯誤,故此引發(fā)悲劇性的命運。海巖系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玉觀音》中的安心、《永不瞑目》中的肖童、《河流如血》中的陸保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中的龍小羽、《深牢大獄》中的劉川等,均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他們具有自身的性格弱點,犯下過失的行為,故此遭遇悲劇性的命運懲罰。在《玉觀音》里,安心這一人物形象有著傳統(tǒng)女性的諸多美德,她美麗、善良、單純、質樸、溫柔、堅強,具備了一切女性的偉大崇高、憐憫、愛心等美好品格,彰顯了作家海巖對女性的美好想象,這個單純善良的姑娘有著特殊的身份—緝毒前線的女警察,她與學歷、背景、權勢均是上乘的有為青年張鐵軍有婚約關系,本可以組建幸福的家庭,過著安逸、完滿的生活,但這個單純善良的姑娘由于太年輕耐不住寂寞,在偶然中遇到青春活潑帥氣的毒販毛杰,與之發(fā)生了婚外戀并有了孩子,她的生活從此發(fā)生了戲劇性地變化,她的悲劇性命運由此展開,她的丈夫與兒子相繼被毛杰殺害,她在親與仇,情與法之間痛苦地糾纏,她被迫隱姓埋名、遠走他鄉(xiāng),重新獲得了一份愛情,然而悲劇性的命運又再次靠近她,她的新戀人楊瑞也差點慘遭毛杰的殺害,一系列的生離死別使安心徹底喪失了面對新生活的勇氣,她離開了戀人,選擇將余生投入到危險、艱苦的緝毒事業(yè),以此為自己的錯誤贖罪,為丈夫與兒子的死承擔罪責。安心的完美個性與她在大是大非面前犯下的迷糊形成鮮明的對比,她的多情是導致悲劇性命運的關鍵,她代表的真善美與遭遇的悲慘命運發(fā)生的矛盾與抵觸激起觀眾心靈上強大地沖擊與震撼。又如在《深牢大獄》中的獄警 劉川本質也是善良的,但他有著性格上的缺陷,他難以客觀、全面地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在愛人、親人遭受報復者單娟的毒打、恐嚇之時,失去了判斷與理智,沖動地跑去找單娟母女算賬。在自衛(wèi)中致使單娟的母親身受重傷,最終淪為階下囚。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海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自身存在的個性弱點引發(fā)了他們的悲劇性命運,作家塑造的這些人物形象,能使受眾在觀看之后不斷反省、剖析自己,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人物命運的悲劇色彩
西方悲劇美學理論認為真正的悲劇在于陷入苦難的人物對命運的堅決否定與奮力反抗、斗爭,那些逆來順受地接受悲慘命運的人物與事件并不能造就真正的悲劇,只有當悲劇人物在遭遇到催人淚下的苦難經(jīng)歷時,能超越自我,表現(xiàn)出反抗悲劇命運的激情、活力,彰顯頑強的抗爭意志和堅毅的斗爭精神,在痛苦的磨難中超越自我,奮力掙脫愈來愈緊的悲劇命運羅網(wǎng)的過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悲劇。海巖作品中的人物在遭遇悲慘命運時,均進行了一系列地反抗,作家借由主人公的苦難與反抗,使原本看似非常消極的悲慘狀態(tài)升華為一種積極的崇高境地。例如,在《玉觀音》中,安心為擺脫毛杰,斬斷與其之間的任何聯(lián)系,換了新的身份重新生活,當她重獲愛情即將步入新的幸福生活時又遇到毛杰,命運再次陷入苦難,她最終以訣別的方式離開愛人,誓與仇人同歸于盡,這是她對悲劇性命運的暴力反抗?!队啦活俊分械男ね粴W陽蘭蘭設計染上毒品后,憑借自身毅力幾次戒毒以擺脫歐陽蘭蘭的控制,但他的多次反抗均被接踵而來地形勢摧毀。海巖同樣賦予《河流如血》中的陸寶良以逆境中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作為一個普通的小人物,陸寶良在面臨著周遭環(huán)境及人物的影響與壓力下,依然執(zhí)著地追尋人生的目標,然而他畢竟是作為一個矛盾重重的綜合體存在于海巖的作品當中,當他立于諸多矛盾交織的特點環(huán)境之中時,其悲劇性的命運自然被凸顯及放大了?!赌檬裁凑饶恪业膼廴恕分械凝埿∮馂閿[脫被祝四萍糾纏的命運去盜取公司機密、殺害祝四萍,最后以自殺實現(xiàn)對悲劇性命運的最后反抗。作品《深牢大獄》中的主人公劉川同樣對自己所遭遇的悲劇性命運展開頑強地抗爭,他不斷正視自己犯下的錯誤,努力改造自己的命運,然而他的暴力反抗行為又使自己陷入另一個悲劇之中。作家海巖借由悲劇性人物的反抗行為,凸顯人物面臨悲劇命運時的反抗精神,從而使作品中的悲劇色彩上升到更為崇高的視角。
(三)作品結局的悲劇色彩
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西方悲劇美學信奉一悲到底的單色調審美觀,作品中的結局范式慣用徹底的一悲到底,注重悲劇情節(jié)發(fā)展的純正性、單一性,秉承由喜至悲的順向發(fā)展模式,確保悲劇的嚴肅性、莊嚴性、一致性。海巖在創(chuàng)作時基本上遵循西方悲劇美學一悲到底的結局范式,展現(xiàn)命運的無奈、人的不幸、難以言表的痛苦及平常無辜著無法挽回的失敗?!队裼^音》里的安心歷盡情感與道義的磨練,承受著一個普通女人不應承受之痛,最終在緝毒工作中犧牲了,《永不瞑目》里的肖童在道義、責任、愛情中苦苦糾纏,最終死于歐陽蘭蘭的槍下,《河流如血》的陸保良歷經(jīng)種種悲慘境遇,最終卻親手將苦苦尋找的姐姐送入監(jiān)獄,自己也失去了親情、友情、愛情,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赌檬裁凑饶恪业膼廴恕分械凝埿∮鹩H手將自己造就成一個殺人犯,最終割腕自殺,《深牢大獄》中的劉川作為巨額財產(chǎn)的繼承者,本應有著美滿的家庭和似錦的前程,然而悲劇的命運無法逆轉,他最終鋃鐺入獄,令人再次感嘆命運的無常。海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探索并拓展悲劇意識,使其作品充滿著悲劇的色彩,賦予作品深沉尖銳的悲劇張力,彰顯其獨特的思想鋒芒與社會價值、審美價值,在我國當代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中別具一格。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