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學生詩歌鑒賞能力培養(yǎng)要用好課本這眼“活水”

作者:孫石毅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12-05人氣:874

在高中語文學習階段,詩歌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組成部分,選錄到語文教材中的詩歌內容更是其中的上佳之作,具備極強的藝術鑒賞價值。因此,提升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需回歸于課本內容,有效應用課本這眼“活水”,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的文化內涵和蘊含的情感,有效實現(xiàn)新課改形勢下的語文教學目標。

 

一、高中詩歌教學的現(xiàn)狀和問題

詩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瑰寶。在高中階段,通過詩歌的欣賞和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使其更好地感悟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懷和文化內涵,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形式的藝術魅力。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對于高中詩歌教學目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也愈加重視。

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教學為主要方式,注重詩歌內容的說文解字,針對生僻字眼進行重點講解。同時對于詩人作者的情懷演繹也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層面,顯得不夠深入。在詩歌教學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程度不強,同時對于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重視程度不夠,這直接導致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和內容單調的問題,較難觸動學生心理層面的情懷感悟。在當前新形勢下,需針對詩歌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用好課本這眼“活水”,引導學生立足于課本用心感悟詩歌之美,語言之美、韻律之美以及情懷之美,通過詩歌內容和情感感悟等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于文學藝術的鑒賞能力,在此基礎上使其更好地感悟詩人的思想情感和人文情懷。

 

二、應用課本這眼“活水”提升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一)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詩歌韻律感

    詩歌是我國文學形式的重要類別,而收錄到高中語文課本中的詩歌內容更是上佳之作,具備極為寶貴的藝術鑒賞價值。因此,提升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需立足于課本內容,回歸教材,把握詩歌的文化內涵。高中語文課程中所選取的詩歌內容極其豐富,同時不同的詩人也擁有個性化的寫作風格。但需要注意的是,詩歌的韻律之美是共通的。對于詩歌教學來說,也可以通過有效的朗讀形式,幫助學生感悟詩歌的韻律之美。在此以蘇軾的《蝶戀花》為例:“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以“ao”為韻腳,朗朗上口。教師可引導學生堅持詩歌朗讀,通過對詩歌斷句節(jié)奏的正確把握,更好地感悟詩歌的遣詞造句和音律韻味的獨特魅力,從而更好地提升藝術鑒賞能力。

(二)構建有效鑒賞情境,感悟詩歌情懷之美

詩歌的創(chuàng)造離不開文人作者自身的個人體驗和社會環(huán)境,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過程中需立足于課本內容,延伸于當時的文化背景,為學生構建有效的詩歌學習和鑒賞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詩歌的人文情懷。以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千古經(jīng)典之作為例,在對該詩歌進行鑒賞學習時,教師應有效導入詩人當時所處的社會形勢以及自身的個人遭遇,為學生構建易于理解的文化背景情境。在當時李白遭受了政治生涯的挫折,以夢為馬,以筆作詩,在為讀者描寫了雄偉意境的同時也暢快淋漓地抒發(fā)了內心沉郁之情,瀟灑出塵。教師需通過有效情境的構建,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暢快心境,更好地感悟詩人浪漫主義的人文情懷。另外,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模式形式較為單一,在當今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也可適當應用多媒體等信息資源,優(yōu)化詩歌教學的形式,豐富教學內容,更好地結合語文課本內容,構建更加直觀生動的詩歌學習情境。以詩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例,可應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蘭亭集序》書法真跡的視頻介紹,配以適宜的舒緩背景音樂,引導學生更好地進入詩歌品鑒情境,想象當時在暮春之初蘭亭集會的暢談盛況,同時感悟詩人攜友一起的和暢心情。用好課本這眼“活水”,首先需要基于課本內容進行延伸學習和閱讀,通過包括多媒體資源在內的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內容的審美價值,從中獲得美好的閱讀體驗。

 

結束語:

在有效應用課本這眼“活水”的過程中,首先應立足于課本內容和教學目標,以人為本,重視學生主體性功能作用。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建立詩歌誦讀的學習習慣,使其更加直觀地感受詩歌的音律美;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加強教師的引導性作用,通過有效教學情境的構建提升學生的欣賞、感悟、理解和想象能力,從而真正促進學生鑒賞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12-baidu.cn/w/wy/63.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