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社科論文 > 正文

政府網絡輿情治理現狀及解決措施

作者:應豐蔚來源:《視聽》日期:2019-09-03人氣:9874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互聯(lián)網普范圍的擴大,網絡已逐漸成為人們表達輿情的主要場所?,F階段,網絡輿情的特征大體表現為傳播方式多樣化、參與范圍擴大化以及運行體制系統(tǒng)化。為此,我國政府應當通過提升網絡輿情治理意識、創(chuàng)新治理工作形式、完善相關體系建設等,進而使其更好的進行網絡輿情治理工作。

一、網絡輿情概述

輿情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較為古老的詞匯,與民生疾苦之聲有關。其與輿論既交叉又分離。輿情是民眾所想,無論說與不說或公開與不公開,這都歸屬于輿情。社會輿情是反應民眾的心聲、利益的訴求,而輿論既有公眾發(fā)聲,也有國家與政府的發(fā)聲,同時也存有媒體的發(fā)聲。而所謂的網絡輿情是將網絡作為載體,廣大人民群眾在其中圍繞某件事情進行情感、意見以及觀點上的表達、互動和傳播,以此形成強有力且具有較大影響力與傾向性的觀點及言論,屬于一種社會輿論表達形式。

在傳播問題上,與傳統(tǒng)媒介相比,網絡輿情具有即時性傳播的優(yōu)勢。這是因為傳統(tǒng)媒介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傳播速度較慢,并且其傳播方式大多為層級式,信息在傳播上會受到版面大小及發(fā)稿時間等眾多因素的制約,所以使得新聞傳播具有滯后性特征。而網絡媒體借助網絡所具有的開放性特征創(chuàng)造了開放式平臺,每個人都能夠在此平臺中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事件的看法。另外,網絡媒體具有及時性、互動性以及交流性等特征,使得網絡輿情會出現隨時爆發(fā)的可能。因此,當發(fā)生突發(fā)性的公共事件后,與其相關的信息、視頻等會立刻在網絡中快速傳播,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網絡輿論更加迅速與及時。

二、網絡輿情和政府管理的聯(lián)系

(一)網絡輿情與政府公信力

從傳統(tǒng)形式上看,為了確保社會及政治等方面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政府在維護公告秩序及公共管理上會對其相關信息進行選擇性公開,社會大眾所看到與了解到的信息時不完整的,所以說政府信息與公眾信息不對稱。隨著網絡媒體的快速發(fā)展,政府在信息公開上的自由權、選擇權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zhàn)。網絡信息的傳遞方式已經完全掙脫了傳統(tǒng)信息傳播在內容、空間及時間上的束縛,若是在此發(fā)展背景下,政府仍然采取固有的選擇性公開信息,或是利用封堵等方式隱瞞事情真相,那么一旦事實敗露,公眾在網絡中了解到事件全部真相,政府會嚴重喪失其公信力,并且在很長時間內很難恢復與重建。

(二)網絡輿情與政府管理

當前,我國政府的職責是要維護良好社會秩序,保護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從而實現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與穩(wěn)定。政府之所以長期存在,是因為它可以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可與支持。政府若想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應急處理能力、綜合協(xié)調能力與危機公關能力等。當出現網絡輿情危機,政府所做出應急處理質量可以強烈的反應出其能力限度,如果輿情危機能夠被化解,那么說明其具備較強的應急管理能力;如果輿情危機出現矛盾激化,那么說明政府管理能力較弱,不能夠有效處理好突發(fā)危機事件,會降低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利用網絡輿情危機能夠檢驗出政府在公共管理上的實力。

三、政府網絡輿情治理現狀及解決措施

(一)政府網絡輿情治理現狀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其由1.0轉變?yōu)?.0,這使得網絡用戶由信息接收者轉為了信息制造者,網絡用戶既可以在網絡中表達利益訴求,又可以揭露社會的腐敗問題,逐漸增強了社會大眾對政府的監(jiān)督力度。各級政府官員及其行政狀況正在接受超過8億名網絡用戶的監(jiān)督,這對政府官員行為及其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網曝五星級酒店衛(wèi)生亂到杭州保姆縱火案,眾多網絡用戶都在實時關注事情的最新進展狀況,一旦找到可疑點,就會在網絡中掀起較大的輿論風潮,在此環(huán)境下,政府對網絡輿論要予以正視的態(tài)度,做好網絡輿論治理工作,及時將網絡輿論引導到積極一方。

但是在實際上,一些政府在處理網絡輿論時會報以漠視的態(tài)度,對公民的意見置之不理,進而形成了網絡輿論危機。比如:在2014年,人民日報新建的大樓被網友們調侃為“土豪金”樓,這一事件在海內外引起了熱,但由于相關領導并未對其進行及時處置,在后續(xù)處理上較為極端與僵硬,采用冷淡處理的方式擴大了輿情范圍,網民開始隨意解讀,甚至一些海外媒體拿此事件進行惡意炒作。除此之外,還有眾多事件說明了政府對于民意較為蔑視或輕視,依舊使用傳統(tǒng)方式進行治理,最終導致政府公信力嚴重下滑。現階段,政府在網絡輿情治理上存在這四個問題:第一,管理理念不先進;第二,缺少專業(yè)管理人才;第三,管理制度不完善;第四,管理工作無法可依。

(二)政府網絡輿情治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1.轉變管理理念,增強危機管理意識

隨著網絡輿論規(guī)模的擴大,其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此時政府要轉變輿論管理理念,對傳統(tǒng)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加強信息傳播的公開力度。特別是在發(fā)生重大突發(fā)事件時,為了使網絡輿情具有積極作用,政府在及時向社會大眾公開事情真相及進展狀況,維護公民的知情權,減少社會質疑聲,從而為網絡輿情危機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為網絡具有隱蔽性及開放性等特征,所以任何網絡用戶都能夠在網絡中發(fā)表個人意見,或是參與事件討論等,使政府能夠更好的了解民意。但是也因為此些特征,一些網絡用戶會在網絡中散步謠言、對他人進行攻擊等,嚴重危害了社會及網絡秩序。因此,為了減少網絡謠言的存在,政府要加大信息透明度及公開性。比如:政府可以通過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增強辟謠力度,應用新媒體技術來提升自身在網絡輿情上的治理能力。

2.打造一支專業(yè)的網絡輿論治理團隊

政府為了提升網絡輿論引導力度,要打造一直優(yōu)秀的專業(yè)網絡輿論治理團隊,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公安部門要做到“四懂四會”,懂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公安業(yè)務以及網絡技術;會網絡偵查、監(jiān)督管理、疾控處置以及情報偵察,進而培養(yǎng)出具備多種知識及技能的綜合型人才。要加大與院校的合作力度,在高校中開設此專業(yè),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網絡輿情管理者。另外,還要對網絡用戶進行教育與宣傳,提升網民素質,進而減少網絡輿情危機的出現。

3.完善網絡輿情治理制度體系

第一,構建網絡輿情的監(jiān)督機制,使政府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網絡輿情狀況,對于敏感性時間要做好預警與跟蹤,贏得治理主動權,從而避免輿情危機的產生。第二,要構建網絡輿情的判斷機制,對各種網絡輿情事件進行分析與評價,以此提升對其等級、發(fā)展狀態(tài)、管理辦法等判斷的準確性,做好輿情治理工作。第三,要構建網絡輿情的引導機制,使政府能夠發(fā)揮出有效的導向作用,及時在網絡中回答民眾的問題,為其答疑解惑。對負面信息要加強積極引導,確保網絡輿論導向具有正確性,進而創(chuàng)造出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

4.建立健全與網絡輿情治理相關的法規(guī)

所有自由權利都需要一定的約束性,雖然現在提倡網絡言論自由,但是對于一些非法的自由言論要予以懲治,避免出現網絡輿情危機。這就要求政府建立健全與網絡輿論治理相關的法規(guī),對網絡用戶在網絡中發(fā)表的言論進行約束,維護公民的正當言論自由,打擊違背社會道德底線的言論自由。只有這樣才能夠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實現法治文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政府在網絡輿情治理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需解決,為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及管理水平,在網絡輿情治理工作上要轉變管理理念,增強危機管理意識;打造一支專業(yè)的網絡輿論治理團隊;完善網絡輿情治理制度體系;建立健全與網絡輿情治理相關的法規(guī),以此促進我國社會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


本文來源:《視聽》:http://www.12-baidu.cn/w/xf/9501.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